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6/1-6/30「台北京之靛青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創作交流展


「台北京之靛青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創作交流展

************************
參展藝術家:
董振平、劉錫權、
張家瑀、林義隆、趙思涵、邱鉯嵐、溫孟瑜、饒祗豪
                     游雅蘭、古一君、吳美萱、杜貞瑩、洪子惟、陳御辰、
黃郁慈、范瑞玟

              06.01()~06.30()
開   幕  茶  會  06.08() 2pm

地                
  乙皮畫廊 (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開   放  時  間  11:00-19:00

************************
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系主任 劉錫權

兩年多前與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張戰地老師在深圳相遇,於焉開始了我們的“台.北.京"兩地的流動機制
。其間數次與李帆老師、周吉榮老師、唐承華老師的交流中,話題圍繞在當代境況中版畫藝術創作者基礎建設的應然與實然的問題,以及如何因應這實然現實之新世代學院教育取向。

我們分享著相同的文化基礎,但卻又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樣貌;在一種集體、共同文化基礎的想像中、從地理上的、點與點之間的概念差異,到身體遊走於試圖mapping個己想像的經驗中,既要持著版畫創作者的技巧思維,又要開放於身體經驗與區域文化想像的轉譯或詮釋,對很多停留於造形美術美學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件辛苦的“事”。一開始所訂定的交流主題:“介面貼覆與詮釋拼組”中,即有試著提出一種材質媒介的想像與身體遊走經驗的詮釋拼組企圖。但是這“過度”理論導向的構劃於實踐上遭遇到了挑戰。在論述趨向與感性表達之間,多數還是選擇了感性表達;當視覺知識體於實踐面無法普陳於生活切身感時、在文化支持面僅僅停留於某種被以為的、冷僻的高端時,妥協於現實感亦無不可。

於是,到底…我們在想像著什麼、懷念什麼?一種進一步地將上述的現實感提問問題意識化,站在這樣的立場,等候著微調研式的樣本出現;然而,哇塞地!…現實總是一場意外地發現學生們的交流過程呈顯出令人欣喜的熱烈;年輕學生即以這令人欣喜的熱烈,實踐出了交流的實質意義。當這充滿無限可能的青春勢力放射出與生俱來的活力時,直覺地,彷如台灣花東的海天一色般,慵懶的時間裡,有了些意義的產出,即使無能於進行理論前測、實踐預擘、事後分析的線性合理發展,我想,這些事得再等等,不急、不急。再來個直覺吧,先給個熱情卻又些微收斂的名字,於焉將展覽主題訂為:台.北.京之靛青春。(靛色- indigo:有著青春活力,卻又不致過於飄散的概念指射。這亦是呈給雙方所有參與者的提問,一個先拋出來的假想文化概念。一個學院教育者不願丟掉的理論框架習性,又偷偷地給塞了個“測試標”,心裡同時又出現一幅不自信的景象:可能一個Hello Kitty或烤串兒+啤酒就可以與之抗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