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7/6-7/28「化身」- 鍾麗萍2013個展



              07.06()~07.28()
開   幕  茶  會  07.06() 2pm

地                
  乙皮畫廊 (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開   放  時  間  11:00-19:00

************************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享受著因為發展而帶來的便利與優點,同時也經歷了社會狀態不斷動盪、變化劇烈的局面,面對著種種不確定與騷動不安,人民、甚或整個社會、整個時代忽然非常渴望有個或很多個救星能讓大家脫離困境,改變現況,掙脫一種無力的感覺。在這般令人不知所措的氛圍下,藝術家鍾麗萍藉著這些流行文化、卡漫符號的象徵,在她的作品中幻化成潛藏的能量、希望、欲求與熱情,傳達出尋找溝通、接觸、連結、改變的可能。
本次在乙皮畫廊的個展,「化身」,可以是名詞或是動詞,可以是單一個體持續展現變化,或是許多個體各自擁有獨特面貌聚集在一起;可以指具體物質形貌或抽象心理精神的轉換,在時序的延展中,不停地交替出現,並存共構出藝術探索上的多元視角。鍾麗萍在作品中運用蝙蝠俠與超人的意象,連結到不同文化的差異與溝通,由符號給予我們的直接感受,延伸到對能量、潛力、光明、黑暗、理念、更新與崩潰、爭鬥與衝突、模棱兩可的困境、尋找出口的掙扎、以及抱持單純信念的熱血與勇氣等種種聯想。
鍾麗萍認為藝術創作與作者所屬的時代和處境關係密切,思考著自我創作的理由與意義,透過個人的勞動實踐,作品反映了特定時空中的生命經驗與狀態,即使困惑矛盾混沌,仍然持續藉著創作釐清並呈現了自身面對世界的態度。 其創作運用了鐵絲、毛線等線性元素似血管、神經、觸手、電線、網路,磁鐵、掛鉤等的媒材以有形或無形的力去感應或抓取,彼此間相遇、互動、交集、連結、聚散、消長,在反覆向外試探與返回內省的過程中,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結構、想法鬆動了,變化持續發生,不論我們是否覺察,可能性就在其中。

************************

鍾麗萍  簡歷

1990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
1991    美國Lindenwood College,Studio Art藝術碩士
1995    法國Caen藝術學院國家造型藝術文憑

經歷
 1990    第十四屆全國油畫展入選 (台北)
1998    高雄市第十五屆美展,綜合媒材類入選 (高雄)
       「秋陶趕集」聯展(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
1999   「藝術99」聯展(花蓮,維納斯藝廊)
        第一屆竹科園區藝術博覽會(新竹,維納斯藝廊)
2000   「好藝術」聯展(花蓮,維納斯藝廊)
       「存在的風景」(花蓮,維納斯藝廊)
        花蓮美術協會邀展(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花蓮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藝術類通識課兼任講師
2001   「相約,這裡」聯展(花蓮,維納斯藝廊)
       「女藝薈」聯展(花蓮,維納斯藝廊)
       964藝術高峰薈」(花蓮六十石山)
2003    第一屆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花蓮,松園)
2004   「海海人生」藝術市集(花蓮,縣政府前公園)
2004.11~2005.1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藝術轉進(台北,東吳大學游藝廣場)
2005    CREATIVE 2005 花蓮前衛藝術展--「閒暇.慶典.恩寵」(花蓮,松園別館)
台北藝術博覽會(台北世貿中心)
2006   工藝之夢大展(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東海岸評論雜誌藝術品義賣募款展覽會 (花蓮)
第三屆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花蓮舊酒廠
2007    藝教於樂--我們的達魯岸教學計劃與展覽(花蓮)
2008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造物人工坊(花蓮)
2010    乙皮畫廊開幕聯展(花蓮)
          「秋天。巴來訪」典藏藝術展與創作論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2011   「希望光點-春風」處處自在飄系列聯展(花蓮,乙皮畫廊)「戀戀花蓮」洄瀾綠活藝術展(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12   2012 磚砌希望十人聯展(花蓮,乙皮畫廊)

個展
1990   「逍遙遊」個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
2002   「新世界」個展(花蓮,花東豐田藝文空間)
2009   「變形中」個展(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2010   「野異之境I」個展(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
       「野異之境II(花蓮松園別館)
2013   「化身」個展(花蓮,乙皮畫廊)
  
典藏
1999    山上野花_76×55cm-1997 (私人收藏)
1999    白夜_54×46cm_1999 (私人收藏)
2006    地圖_47×55cm_2000 (私人收藏)
2000    _74×65cm_1999(私人收藏)
2010    _123×150cm_2003(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收藏)
            羽化_66×150cm_2004(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收藏)
            金工作品六件:宇宙、隕石群、銀河I、銀河II、衛星、流星雨(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收藏)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6/1-6/30「台北京之靛青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創作交流展


「台北京之靛青春」-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創作交流展

************************
參展藝術家:
董振平、劉錫權、
張家瑀、林義隆、趙思涵、邱鉯嵐、溫孟瑜、饒祗豪
                     游雅蘭、古一君、吳美萱、杜貞瑩、洪子惟、陳御辰、
黃郁慈、范瑞玟

              06.01()~06.30()
開   幕  茶  會  06.08() 2pm

地                
  乙皮畫廊 (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開   放  時  間  11:00-19:00

************************
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系主任 劉錫權

兩年多前與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張戰地老師在深圳相遇,於焉開始了我們的“台.北.京"兩地的流動機制
。其間數次與李帆老師、周吉榮老師、唐承華老師的交流中,話題圍繞在當代境況中版畫藝術創作者基礎建設的應然與實然的問題,以及如何因應這實然現實之新世代學院教育取向。

我們分享著相同的文化基礎,但卻又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樣貌;在一種集體、共同文化基礎的想像中、從地理上的、點與點之間的概念差異,到身體遊走於試圖mapping個己想像的經驗中,既要持著版畫創作者的技巧思維,又要開放於身體經驗與區域文化想像的轉譯或詮釋,對很多停留於造形美術美學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件辛苦的“事”。一開始所訂定的交流主題:“介面貼覆與詮釋拼組”中,即有試著提出一種材質媒介的想像與身體遊走經驗的詮釋拼組企圖。但是這“過度”理論導向的構劃於實踐上遭遇到了挑戰。在論述趨向與感性表達之間,多數還是選擇了感性表達;當視覺知識體於實踐面無法普陳於生活切身感時、在文化支持面僅僅停留於某種被以為的、冷僻的高端時,妥協於現實感亦無不可。

於是,到底…我們在想像著什麼、懷念什麼?一種進一步地將上述的現實感提問問題意識化,站在這樣的立場,等候著微調研式的樣本出現;然而,哇塞地!…現實總是一場意外地發現學生們的交流過程呈顯出令人欣喜的熱烈;年輕學生即以這令人欣喜的熱烈,實踐出了交流的實質意義。當這充滿無限可能的青春勢力放射出與生俱來的活力時,直覺地,彷如台灣花東的海天一色般,慵懶的時間裡,有了些意義的產出,即使無能於進行理論前測、實踐預擘、事後分析的線性合理發展,我想,這些事得再等等,不急、不急。再來個直覺吧,先給個熱情卻又些微收斂的名字,於焉將展覽主題訂為:台.北.京之靛青春。(靛色- indigo:有著青春活力,卻又不致過於飄散的概念指射。這亦是呈給雙方所有參與者的提問,一個先拋出來的假想文化概念。一個學院教育者不願丟掉的理論框架習性,又偷偷地給塞了個“測試標”,心裡同時又出現一幅不自信的景象:可能一個Hello Kitty或烤串兒+啤酒就可以與之抗衡。)